骨折后為什么不能馬上動手術?
骨頭受傷之后當然是越早治療越好,然而事實總有很多變數。
這時的軟組織一般呈現腫脹狀態,這不利于軟組織愈合,且增加感染風險;骨折端的移位也可能會加重軟組織損傷。腫到一定程度,需要先消腫。
局部的創傷會給全身都帶來影響:血流動力學問題、全身炎癥反應。都說手術傷元氣,身體狀況差的患者這時是經不起手術折騰的。
其實有臨床經驗的醫生會根據不同創傷情況確定手術時間,家屬完全不必要懷疑啊,進了醫院就要遵醫囑嘛。
骨折愈合后有沒有必要拆鋼板?
說正題之前,先說說那些不太嚴肅的問題:
Q:手術拆下來的鋼板為什么不給我?
A:……這種東西怎么可能拿著在大街上隨便溜達呢,這屬于醫療廢棄物好嗎,是要嚴格按規定處理的,哪能當作“紀念品”?……
骨折后鋼板拆不拆要看具體情況,一般年輕人需要在骨折愈合后(上肢約1年,下肢1.5-2年)拆除鋼板;75歲以上的老人鋼板是否拆除需要根據患者意愿及身體狀況來決定,一般不建議拆除;兒童骨折一般拆除鋼板。
簡單來說,原則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。根據全身狀況、患者及家屬意愿、患者患病類型等決定是否拆除鋼板,需要綜合評估。
骨折愈合后骨骼強度會下降,還是會“越挫越勇”?
骨折愈合就好像是把兩節鋼管焊在一起,或者說像小時候淘氣時,把樹枝中段的樹皮切掉一圈,時間久了這個部分就會明顯比其他部分粗壯。但有人認為,即便看起來粗壯,畢竟傷過一次,肯定有創口在,強度肯定不如以前了。
這個問題應該講述得更加確切一點。骨折的愈合有不同的階段:血腫機化期、骨痂形成期、骨性愈合期、骨折改造塑形期。骨骼愈合是一個復雜而連續的過程,在不同階段骨強度也是不同的。
治療、護理得當,骨折端是可以恢復正常骨形態的。之所以仍舊存在許多骨折后遺癥,處理不當是一個很大的因素,例如初期感覺一動就疼,所以極力避免觸發這種疼痛,久而不動就很可能導致關節某個方向活動受限。
骨折后吃什么好?
“吃什么補什么”,傷到骨頭自然要喝骨頭湯來補一下了。這是很多人的想法,也解釋了為什么醫院周圍大波餐廳會隆重推出滋補大骨湯。
實際上,骨頭中的鈣能溶解在湯里的量很低,10千克排骨熬成豬骨湯中的鈣量還不足150毫克。曾經有人檢測過,一碗骨頭湯大約含有2~3毫克鈣。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鈣計算,估計需要300~400碗骨頭湯才可以滿足人體對鈣的需求,即使想要補鈣也該趁早放棄這個方法了。對于骨折病人來說,喝骨頭湯會使骨質內鈣磷等無機質增高,使有機質比例失調,不利于骨折愈合。
另外,其實骨折早期并不需要特意補鈣。我們上個問題中提到,骨折愈合分為不同階段,形成骨痂時,骨折患者過度補鈣有可能會使骨痂過度鈣化,不僅不會促進愈合,還可能會影響愈合。同時,骨折后骨折端會釋放出大量的游離鈣,且骨折后肢體固定,骨骼易發生廢用性脫鈣。如果此時大量補鈣,體內鈣量遠超人體的需求,加之長期臥床,喝水及排尿量減少,勢必會使鈣在腎臟沉積,形成腎結石。
因此,骨折病人早期不要急于補鈣,也不用特意喝骨頭湯等。